联合会快讯

胡大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中物联采购委
发布时间 | 2023年11月15日 16:58:48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东莞)交流会”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 胡大剑

2023年11月14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共同见证“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东莞)交流会”的举行。我谨代表主办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国企供应链部门负责人、供应商代表和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有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如今全球湾区已形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四个湾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已达8600万,2022年经济总量超过1.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发展现代供应链的天然底蕴,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健全,区域内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产品种类丰富,聚集了中国80%的供应链企业,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有着发展现代供应链得天独厚的产业土壤。第二,对外开放水平高。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群。在开放水平方面,广东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中深圳、珠海均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香港和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外贸依存度达123.61%,实际利用外资额1293.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693.97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水平。第三,创新能力强。根据《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力发展报告》显示,2016-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8872家增加至2020年的50999家,增长约3倍,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比重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企业创新力走在全国前列。第四,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香港、深圳、东莞、珠海5个亿吨大港。2022年,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深圳港、广州港与香港均进入前十。航空运输方面,大湾区还拥有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等国际机场,其中,香港国际机场自2010年开始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航空货运机场。与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及港口的客运与货运能力均名列首位。

今天会议的主题为“湾区聚能·融合发展”。对大湾区供应链发展的实施路径,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软硬联通,夯实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发展根基

珠三角地区以前的科技资源属于中低端,依靠廉价劳动力建立“世界工厂”,未来必然要走向产业的前端,进行产业技术创新。这既要求实现大湾区各区域交通的硬联通,加大公路、口岸等综合交通的规划建设,高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跨江通道、贸易组合港,机场群和航空枢纽等的空间规划建设,为供应链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硬”支撑。又要求推进大湾区软联通的开发。保证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资本、人员、技术等方面的跨境流动;保证营商规则、通关程序等制度的互联互通。

第二,自主可控,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安全韧性

当前,全球贸易结构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出现回流的趋势,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的迹象日益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被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中国大陆实体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广东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高科技制造业。此外,也有大批注册于香港的高科技企业被列入美方实体清单。截至2023年3月,美国拉黑打击的中国实体单位达110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智能通信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大湾区城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和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方式仍未完全摆脱“两头在外”的被动模式,其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专业人才等诸多方面仍受制于人。粤港澳大湾区需在自身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和本地化进程。此外,大湾区是现代物流供应链的龙头和关键节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极易影响港口的高效有序运转,要进一步提升湾区物流韧性,确保突发情况下港口运转畅通有序,巩固港口海向对外开放、陆向对内辐射的内引外联作用。

第三,科技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力量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了大湾区建设世界第一科技走廊的光荣使命。大湾区须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第四,数字赋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转型升级

目前国内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减弱、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等多重困难。推动社会生产向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成为产业经济体系改革的核心驱动力和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丰富且庞大的基础数据资源,有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信息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但仍存在内部要素流通不畅、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先导,以服务先进制造业为引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推动香港、澳门金融要素加速流通,打造面向全球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第五,全球合作,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开放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形成合作,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大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是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开放交往密切的地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湾区市场一体化,促进湾区生产要素便捷流通,形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对接,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要充分利用和巩固广东对外贸易大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葡语国家经贸服务平台的优势,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以华润集团为代表的10家央企和大湾区的国企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