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快讯

何黎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聚焦物流“急难愁盼”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研究室
发布时间 | 2023年08月11日 09:00:00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聚焦物流“急难愁盼”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 何黎明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一日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反映物流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具有行业共识的政策诉求,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中物联)党委书记、会长何黎明同志牵头,组织中物联系统开展了2023年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本次调查是中物联开展的第十次营商环境调查,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企业座谈、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从财税环境、政务环境、通行环境等十个方面,全面评价物流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各地物流主管部门、地方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截止到7月初,共收到有效问卷1154份。其中,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分别占七成和八成以上,符合行业基本格局,具有行业代表性。

一、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总体向好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企业对2023年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评价总体比较满意*。其中,国有企业、规模企业对物流营商环境评价较高,有八成以上的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评价相对偏低,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的在七成左右。反映营商环境出现下滑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规模企业,需要引起重视。从区域看,作为物流最早开放也是最活跃的东部地区,企业反映,税费、用地、通行等一系列政策掣肘先行暴露,相比中西部地区更为严峻,亟待深化改革,为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制度基石。

行业未来展望总体谨慎乐观。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对于2023年全年预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近四成企业预期全年收入规模将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规模企业和国有企业收入预期相对乐观,分别占六成和五成以上,显示了较强的抗压性。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收入预期增长的占比明显偏低,均在三分之一左右;而预期亏损的占比较高,均超过四分之一,企业生存压力较大。

二、物流企业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调查数据显示,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高、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物流企业最希望政府部门改善的营商环境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财税环境、政务环境和通行环境,占比均超过三分一。其次,占比接近三成的还有金融环境、公平竞争环境。此外,用地环境、用工环境、安全环境、诚信环境、科创环境等均存在一定改善空间。

一是在财税环境方面,被调查企业对增值税发票获取、土地使用税税收减免、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评价较高;而对增值税、所得税税收负担评价较低。调研显示,在市场复苏阶段,企业普遍希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当前,部分企业增值税税负偏高,一方面,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支出占比大,无法作为进项抵扣;另一方面,一些灵活用工的货车司机、配送员、装卸工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导致企业进项抵扣不足。此外,税负较高的道路货运等交通运输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无法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调研显示,中小微企业财税环境评价显著低于规模企业,特别是货运小规模纳税人和临时纳税人代开发票仍不方便,税收征管的规范性、便利性有待提升。

二是在政务环境方面,工商注册登记、经营许可登记、年检年审的评价相对较高;用地获取、投资审批、破产退出的评价偏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关注重点有所分化,但是投资审批难是共同关注点。从企业业务看,从事铁路货运、仓储管理、物流园区等业务的企业投资审批评价偏低,影响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近年来,有关部门推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领证、异地年审等便民措施,政策获得感较强。企业反映,希望进一步增加网上许可等“含金量高”的互联网便民措施。

三是在通行环境方面,评价较低的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货车通行领域。随着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物流需求升级,城市货车通行政策与物流配送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调研显示,部分大中型城市白天高峰时段禁止货车通行,企业不得不“闯禁行”现象严重。大部分城市没有货车专用停车位,货车临时停车面临违章罚款扣分风险。特别是随着新能源货车加快推广,与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相关的冷链物流需求增加,道路通行限制依然较多。

四是在金融环境方面,企业对融资成本经济性、账期合理性、渠道多样性评价偏低。调研显示,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带来利好,但是企业普遍存在观望、不愿贷现象。受经济形势影响,物流账期时间有所延长,企业垫资压力加大,降低了资金周转水平。其中,中小微企业对于账期合理性评价显著低于规模企业。企业反映《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执行难,上游企业拖欠运费仍比较普遍。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主要是应收账款等动产融资,由于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信用贷款支持。近年来,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同时也明确要求清理融资性贸易,企业反映两者边界很难划分,影响正常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也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经营。

五是在竞争环境方面,调研显示,不正当竞争主要体现在低价竞争,甚至价格低于成本等过度竞争方面,这也是今年以来反映集中的问题。部分企业通过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疲劳驾驶等多种违规方式不正当竞争拉低市场运价水平,导致合规企业和司机生存艰难,出现“守法的人吃亏”现象。调研显示,规模企业对于公平竞争环境的敏感度更高。相比于中小微企业,规模企业更希望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技术升级、效率提升来开展合规竞争。

六是在用地环境方面,近年来,物流用地价格持续抬升,调查企业平均地价超过30万元/亩,一些东部城市物流用地已经超过100万元/亩。部分地方对于物流用地投资贡献、亩均税收等绩效要求过高。一些东部城市亩均税收贡献要50万以上,单靠物流服务无法实现。企业反映,疫情后一些城市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劝退清退物流企业,影响城市保供和投资环境。此外,调研反映部分城市既有铁路专用线闲置较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七是在用工环境方面,基层熟练劳动力可得性评价相对较高,评价最低的是人工成本负担。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平均为30.29%,物流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负担较高。其中,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对于人工成本负担反映压力较大。调研企业反映,基层劳动力存在可得性高、流动性高的“双高”局面,企业面临“留人难”问题。同时,行业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劳动力较为紧缺,出现结构性“用工荒”。

八是在安全环境方面,反映较为集中的是车辆超限超载问题。特别是前期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的车辆运输车超限问题出现反弹,一些地区甚至又出现“大怪”双排车。17.5米超长低平板半挂车翻新、套牌普遍,悬挂临牌的车辆违规进入普货市场,大量合规车辆非法改装做大箱体,部分箱体容积是合规车辆的一倍以上,严重危及道路通行安全,挤压合规企业无法经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此外,部分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反映存在通行时间短、停车休息难、合规仓库少等普遍问题,运送新能源电池等低危货物的车辆紧缺,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九是在诚信环境方面,企业反映司机扣货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拖欠运费等“三角债”纠纷,也存在恶意骗货现象。物流领域迫切期待“黑名单”制度建设,加大对货主、运输企业、司机等相关方的诚信约束机制建设。调研显示,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货主、司机的诚信体系,有效推动供需双方择优选择,起到“白名单”守信激励示范作用。

十是在创新环境方面,调研显示,物流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面临一些政策障碍。除快递领域外,物流领域普遍面临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也导致行业进入门槛偏低。

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化物流企业和具有发展活力的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主体,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结合本次调查,为破解物流“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将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到全国范围。降低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从低统一物流业各环节增值税税率。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范围。优化网络货运平台代开发票和物流领域全电发票试点,便利小规模纳税人和灵活用工人员发票获取。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于空车高速通行予以较大力度优惠,吸引空车“回流高速”。进一步深化铁路货运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开跨局集装箱长途运输运价下浮限制。

二是维护公平统一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重点就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疲劳驾驶等问题加强跨部门、全链条监管执法。进一步完善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尽快开展车辆运输车“回头看”行动,刹住全面反弹苗头。尽快开展超长低平板半挂车和超长集装箱半挂车治理行动,公布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市场治理预期。清理大件运输临时号牌车辆,完善号牌申领规则。

三是合理放宽物流市场准入。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便利个体司机注册登记为个体运输业户和个体工商户。大力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全面推广物流证照电子化,支持互联网政务平台开放个体运输业户网上登记许可等“含金量高”的政务服务。允许规模型普货运输企业便利申领新能源电池等低危货物运输资质,取消危险货物运输押运人员要求。

四是着力减轻企业融资压力。依托行业协会制定物流领域交易条件或规则标准,合理规范物流业务账期约定时限。扩大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政策覆盖范围。联合行业协会,聚焦动产融资需求,推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出台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细化措施和规范指引,明确供应链金融和融资性贸易的区分标准。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利用物流仓储企业“控货”优势,增强全链条风控能力,构建可靠供应链金融体系。

五是推进货车道路通行便利。进一步放宽货车城市通行时间,允许在白天高峰时段确需通行的货车按路段通行。鼓励支持新能源、国六等清洁能源货车和冷链配送等服务民生的配送车辆城市通行,全面取消城市通行时间限制。完善城市货车临时停靠制度,加大货车专用停车位和货车充电桩布局。随着扩大消费政策的推进,我们建议在一些城市,通过技术手段开展全面取消通行证试点,让保障扩大消费的货车畅通进城。

六是加大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完善物流设施用地规划,重点保障国家物流枢纽等重点物流基础设施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加大物流末端网点物流用地支持力度,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合理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用物流强度替代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优化地方投资环境,真实反映物流用地的价值。支持企业盘活存量闲置铁路专用线投入物流运营。

七是完善物流行业诚信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加快物流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守信企业争取优惠和激励措施,发布行业“白名单”,形成一批可信标杆企业和品牌。健全物流相关部门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发布行业“黑名单”,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引导行业制定示范合同、服务规范等,压实供需双方责任,加强行业规范自律。

八是保障物流从业人员权益。加强行业价格引导,依托行业协会发布运价指数或即期市场运价。禁止“0”首付等不符合要求的营销手段。严禁保险公司拒保货运车辆交强险。利用技术手段开展货车司机安全技能培训和日常巡检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和工会组织,逐步完善互联网平台与司机、运输企业平等协商机制,就双方关心的服务条款、运输责任、交接规则等进行协商约定。

九是优化物流安全管理措施。完善驾驶员工作日志制度,调整优化疲劳驾驶规则。增加司机上路打卡和疲劳提醒功能模块,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共用,切实保障司机停车休息。规范危险品停车场要求,鼓励普通停车场增加危险品车辆停车位,放宽车辆通行时间限制。制定道路货运行业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深化公路综合执法,实现监管标准全国统一和部门协同。加大科技执法力度,通过“互联网+监管”和监管数据互通共享,实现全链条“数字监管”。

十是支持物流创新技术改造。推动物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和低碳化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基础设施深化融合,布局建设智慧物流新基建。开展物流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培育发展数字物流平台,深化物流线上线下融合。支持物流企业加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投资改造力度,推广无人码头、智能卡车、智能配送小车、无人飞机等智能技术装备应用。依托行业协会设立绿色低碳物流重点技术和装备推广目录,加大对绿色低碳、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


推荐阅读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