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快讯

何黎明:锚定创建世界一流物流企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中物联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
发布时间 | 2023年06月01日 15:02:22

锚定创建世界一流物流企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在厦门市物流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二О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微信图片_20230601150345

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在充满盛情的仲夏之季,与各位朋友齐聚鹭岛厦门,共同参加厦门市物流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新当选的陈方会长、及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表示由衷的祝福!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在陈方会长的带领下,为推动厦门市物流与供应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22年,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描绘了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我国物流业经受疫情冲击考验,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为物流保通保畅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性增长,物流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形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恢复增长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今年一季度,随着疫情影响因素明显消退,我国经济总体实现恢复性增长。中物联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3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回升。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刚刚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中,出口增速下行是企业感受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并有蔓延到终端消费领域的趋势。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处于从恢复性增长向全面回暖的转换期。存量需求释放后新增需求不足、动力不强是阶段转换的难点。国家陆续出台了扩大内需战略、支持外贸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市场需求全面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企业对于经济指标的短期回落要有正确认识,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加以应对。

(二)物流市场运行持续向好

疫情三年,我国物流业保通保畅任务艰巨,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社会物流需求增长势头较好。1-4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0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当月同比增长6.3%。社会物流总额延续扩大态势,物流需求恢复性回升。分领域看,工业品、单位与居民物流需求基础较为稳固,进口、再生资源等领域有所波动,恢复势头有所放缓。物流行业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8%,物流业新订单指数为52.3%,均位于相对较高景气区间。分行业来看,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仓储业仍处于扩张区间,邮政快递业继续处于60%以上高位。截至5月4日,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上年提前了24天。水上运输业持续下滑,业务总量指数降至49.2%的历史低位。我国物流业处于从疫情后反弹式恢复向内生性增长的过渡期,物流运行恢复向好的基础逐渐巩固,企业预期相对乐观。4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在55%以上高位,显示企业对后市依然保持信心。

(三)物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物流企业是物流业的市场主体,目前,我国规模以上A级物流企业超过9000家。物流企业经营形势向好。1-4月份,物流业总收入增长7.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市场增速回升至疫情以来较高水平。其中,运输仓储服务、快递领域贡献较大,拉动总收入增长超过5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4月份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49.4%,环比小幅回落。物流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需求改善不达预期。市场价格总体低位运行,行业企业分化有所加大。3月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跌至1000以下,较疫情期间最高点下滑了七成以上,航运企业业绩集体下滑。4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3.2点,比上月环比回落。即期公路物流市场价格回落幅度较大,5月初即期市场运价较上年同期下降超过两成,公路货运物流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纷纷停车歇业。4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仓储行业保持较好复苏节奏。铁路货运保持高位运行,4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2.67亿吨。航空货运稳步恢复,4月份完成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9.5%,恢复至2019年同期九成左右水平。

(四)供应链创新成为新动能

当前,我国仍然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力量。2022年,我国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疫情期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对产业链供应链重视日益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1年7月,商务部、中物联等八部门公布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10个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业名单,2022年又公布了15个示范城市和106家示范企业。一批供应链领先企业迅速成长,在全球采购、生产、分销、物流等领域全面布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增强产业链安全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现代物流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增强供应链控制力的有效途径。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五大关键环节、六大重点领域实行全方位融合创新。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主动深化与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设施改造、流程优化、信息对接和标准规范,助力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五)物流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物流基础设施是与公路、铁路、水利等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支点,示范物流园区、骨干冷链基地、多式联运基地为重要节点,通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连接物流中心、港口码头、机场货站、铁路货场、公路场站等节点设施,初步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截止到目前,已经有4批95个国家物流枢纽、2批4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4批1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纳入政府支持范围。中物联发布的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达2553家,其中四分之三的园区已进入运营状态,运营效率和社会贡献稳步提升。今年以来,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稳投资的重要内容。1-4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其中,物流相关的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8%。各地发行支持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新增专项债券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产业集聚发展,一批枢纽经济示范区正在出现,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六)智慧物流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智慧物流是物流领域应对变革的主动选择。在技术装备层面,无人配送车、智能物流柜在抗疫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解决 “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批智能卡车企业与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商业化应用又进一步。在物流设施层面,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仓库加大智能化改造,传统物流设施与新基建融合发展,智慧园区、数字仓库和智能仓储设施升级换代。在系统软件层面,物流企业加快系统升级,从管理信息化向业务在线化和数据化跃迁,一批信息技术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系统中台,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平台建设层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网络货运平台总数已超过2500家,全年共上传运单超过9000万单;全国即时物流平台全年订单数超过400亿单。一批领先的物流平台企业涌现。行业调研显示,物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投入持续扩大,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七)绿色物流助力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大部分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实现全覆盖。其中,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成为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这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也是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历史机遇。物流行业作为移动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提出试点地区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力争达到80%。目前,3批共71个城市入选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新能源货车成为推广亮点。运输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海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比例逐步扩大。绿色仓储被纳入《绿色产品指导目录》,仓储企业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提升碳减排能力。快递企业推动绿色包装应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托盘标准化和循环共用有序推进,有效提升物流转运效率。绿色物流引领创新发展,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八)物流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十四五”以来,物流业产业地位持续提升。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国家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针对商贸物流、道路货运、民航物流、多式联运、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出台指导意见。各省市地方政府在贯彻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规划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地方政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各位代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展望2023年下半年及今年较长时期,我国物流行业仍然面临物流供需不匹配、供给结构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制度不协调等基本矛盾,亟待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盘稳固、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没有变。我在年初年度回顾展望的时候提出几点行业发展趋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一是需求稳步回暖的趋势。随着疫情因素消退,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预计产业物流、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物流需求将出现阶梯型复苏势头。居民消费奠定复苏基础,产业物流和进出口物流内生性增长在积蓄力量。

二是供给结构调整的趋势。随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全社会对物流供给质量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提质增效降本,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设施效能提升的趋势。产业集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围绕需求,调整布局;升级改造,完善功能;互联成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供应链提档升级的趋势。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发展,现代物流需要深度融入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五是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物流平台、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

六是国际物流补短板的趋势。“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物流强国”建设都离不开国际物流相适应,必须尽快补上国际物流短板。

七是物流成本上升的趋势。物流运行所必须的土地、燃油、人工等各项成本大概率总体上还会高位运行,物流企业将面对高成本、低收费、优服务、强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是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包括“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绿色货运、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配送等成为发展方向。

九是人力人才短缺的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少子化加剧,物流运行依托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弱。特别是专业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和卡车司机、快递小哥、仓库管理员等操作性人才“招工难”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十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将会逐步落地见效,并有接续政策陆续出台。地方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提到新的高度。我们对行业整体好转、平稳运行充满信心。也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二、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物流企业

各位代表,建设世界一流物流企业是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的任务要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国资委正在开展推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中国远洋海运、宁波舟山港等物流企业纳入示范企业名单。中物联每年发布中国物流50强企业名单,2022年50强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入围门槛较上年提高20亿元,一批千亿级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出现。下一阶段,世界一流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领域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建议从“价值创造力、网络联通力、产业融合力、创新驱动力、应急响应力”五个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做精做优,提升价值创造力。价值创造是检验企业能力的重要标准。要坚守“长期主义”理念,努力为企业自身和社会各界持续创造价值。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更需要聚焦主业、专业突出,这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要求。要深耕细分化市场,夯实专业化服务、构建集成化能力、提供一体化方案,做实增长、做优利润,在做精做优的基础上稳步做大,加快从规模型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率型增长转变。要练好企业内功,收缩业务战线,有序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深化降本挖潜,打破职能边界、企业边界寻找降本空间,逐步从简单的功能降成本向结构性降成本、系统性降成本转变。要增强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优化自身产业布局,强化战略性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市场话语权和掌控力。

二是内引外联,构筑网络联通力。物流网络是实体经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渠道。当前,国际物流网络不畅、运作不稳、能力不强是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的重要因素。要跟随“中国制造”和“中国基建”“走出去”,加快境外网络化布局,做好海外仓、境外物流基地建设,提高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能力。要自主发力,深化合作“闯进去”,做好境外属地化经营,铺设境外物流服务网点,开设境外公司或加强与当地物流公司战略合作,走自主经营的路子,从国内项目“输血式”经营向“本地化”服务转变。要鼓起勇气、积极突围“赶上去”,实现物流全球化运作,与国际物流战略客户深化合作,构建全球供应链履约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全球价值链体系。对于国内物流网络,重点是提档升级、带动产业。要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物流存量资源整合利用,优化增量资源提质增效,吸引产业集群和商圈集聚,努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流通支点和枢纽经济示范区。

三是协同发展,深化产业融合力。联动融合是物流业助力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向价值链攀升,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价值所在。要深化物流业在相关产业的关键环节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主体之间、业务流程之间、信息数据之间、设施设备之间、标准规范之间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间签订长期合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简单的招投标模式向战略型采购转变,形成产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融合发展新格局。要推进物流业与交通运输、先进制造、大宗商品、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深入融合,重点关注汽车、家电、电子等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的产业,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有效提升产业链灵活性和韧性。要引导物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从提供产前产后的采购和销售物流,逐步向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物流渗透,提供全程一体化、集约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四是智慧赋能,打造创新驱动力。智慧物流是助力我国物流业弯道超车的重要选择。要推动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实现经营管理、物流操作、客户服务等全面数字化转型,从业务线上化加快向操作自动化、业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升级,实现从管理信息化向经营数字化转变。要创新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有序推动智能驾驶、无人配送、无人货机、无人码头、物流机器人等“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支持智慧园区、数字仓库、智能仓储基地等建设,支持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促进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实现物流产业数字化赋能。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探索多样化数据开发利用,实现物流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充分应用。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

五是自主可控,提高应急响应力。应急物流是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必要保障。要坚定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从中国企业向世界企业转变,加大资源全球配置和整合,增强自身在全球的规模化组织、专业化运作、集成化服务和网络化经营能力,深度嵌入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向全程供应链转变,构建更具客户依赖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协同运作组织。要强化关键产品全球供应链履约能力,针对粮食、矿产、能源和关键零部件等对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影响大的产业,构建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增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支撑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做好应急物流能力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嵌入应急物流功能,制定应急方案、配备物流资源,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资源共享能力,有效支撑产业安全,切实保障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各位代表,世界一流物流企业的创建需要政府、协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依然任重道远。厦门市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A级物流企业数量在全国领先,具有培育世界一流物流企业的优良土壤。厦门市物流协会具有良好的会员基础,秉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办会宗旨,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工作成效突出,深得会员信任、政府认可和行业支持,走在全国物流行业组织的前列。随着厦门市物流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产生,希望在陈方会长的带领下,推动多方合力,培育一批具有价值创造力、网络联通力、产业融合力、创新驱动力、应急响应力的世界一流物流与供应链企业,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重要支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厦门市物流协会一直以来保持了良好合作,我们将全力支持厦门市物流协会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为厦门市现代物流和供应链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最后,再次祝贺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事业发达、阖家幸福!

推荐阅读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