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份CBMI显示:供需失衡库存持续增加 市场运行压力明显加大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2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0%,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指数止跌回升。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销售指数和库存指数均有所回升,但从数据情况来看,本月销售量仍呈现下降态势,仅是降幅有所收窄。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本月指数回升主要是受代表供应端的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上升拉动所致,而销售指数反弹动力明显不足,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市场情绪正在向悲观转化。进入2023年1月份,随着春节的临近,后期需求强度还会进一步下降,特别是中旬以后,终端需求将会降至冰点,目前地产数据依然乏力,多项数据跌幅扩大,政策效果还需要时间来实现。我们预计市场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下行压力将会明显加大。春节假期过后,随着需求端逐步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也有望走强,同时美联储加息进程已经减缓,有望在2023年进入宽松的货币周期,对于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有一定程度支撑,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情况整体好于2022年,商品价格水平也会高于2022年。
一、商品供应增速加快
2022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止跌回升至101.5%,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显示商品供应增速加快。从市场情况来看,本月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低迷,生产企业利润收窄,普遍亏损,但预期节前消费端备货增加,部分商品生产企业生产热情依然高涨,导致市场供应压力加大。从各主要商品来看,除钢铁和汽车外,其余品种供应量均呈现增长态势。
1、生产利润下滑明显,钢厂生产积极性下降,钢市供应量继续下滑
2022年12月份,钢市供应量较上月减少1.1%,但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从供应端的情况来看,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叠加钢厂亏损加剧,生产积极性明显收缩,高炉开工率及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短流程钢厂产量下滑幅度更为明显。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对于市场情绪有所提振,加上冬储需求也对钢厂生产有所支撑,12月生产虽仍处于下降势头,但幅度有所收窄。本月钢铁行业PMI生产指数为43.4%,环比上升4.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位于40%以下的较低水平。据中钢协统计,12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96.38万吨,较上月环比下降1.15%;钢材日均产量191.55万吨,环比增长0.95%。从目前情况来看,后期钢厂生产亏损的状态难有改变,叠加春节假期因素,预计2023年1月份,钢市供应量将会继续下降。
2、发运、到港量增加,国内产量减幅有限,铁矿石供应量止跌回升
2022年12月份,铁矿石供应量较上月增加1.8%,供应量止跌回升,市场供应压力加大。从供应端的情况来看,本月虽国内产量小幅下降,但全球铁矿石发运量和国内到港量增量明显,导致整体供应量止跌回升。数据显示,12月份,国内铁精粉产量环比呈下降趋势,预计供应总量2070万吨,环比下降30万吨。12月中上旬,华北区域因原矿资源紧张且叠加工人受症状影响到岗率不高,矿山生产受限,而西南区域矿山进入年度常规检修,精粉产量同步下降;中下旬来看,虽华北区域部分矿山为维持精粉生产,采用破碎机械设备采矿,精粉产量小幅回涨,但因华东及西南区域个别矿山检修,精粉产量下降幅度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12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量环比有所增加。预计12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量环比增加1005万吨至1.38亿吨,折算日均发运量445万吨/日。其中澳矿铁矿石发运环比增幅最大,发运量环比增加567万吨至8591万吨;巴西矿发运量环比增加132万吨,本月发运总量3047万吨;除澳巴外矿石发运环比增加305万吨,本月发运2176万吨。海外发运量增加,国内到港量也出现增加。12月份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量环比同步增加。预计12月份中国45港到港总量10444万吨,环比增加495万吨。其中澳矿到港环比增加94万吨至7103万吨;巴西矿到港量环比增加352万吨至2331万吨;除澳巴外铁矿石到港量环比增加67万吨至958万吨。进入2023年1月份,海外矿山年末发运冲量预计带来铁矿石进口量的增加,但国内生产因临近春节,部分地区矿山节前复工或无望,原料持续偏紧,叠加个别矿山预期年底常规检修影响,预计1月份精粉产量或继续所有下降。综合来看,预计1月份铁矿石供应量仍将呈现小幅增加的态势。
3、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煤炭市场供应继续增加
2022年12月份,煤炭供应量较上月增加5.7%,且增速较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显示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产运环节得到有效改善,市场煤炭供应有所增加。从市场供应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原煤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亿吨,创历史新高。11月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4万吨,随着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深入推进,原煤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为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原煤生产企业持续加大增产增供力度。晋陕蒙新四省区1-11月煤炭产量达33.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1%,充分发挥了增产增供“主力军”作用。不过年末临近,主产地部分完成年产任务的煤矿开始减量生产或停产,叠加冬季安全检查及市场销售弱稳运行,年末煤炭产量有所回落。据Mysteel煤矿开工数据显示,截止12月30日,全国527家煤矿开工率为83.7%,周环比降1.9%。进入2023年1月份,供应端保供政策继续发力,发改委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炭生产企业提前制定两节和元月份的生产计划,元旦春节期间做到不停工、不停产、供应不断档。特别是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主产区间汽运流动加快,煤炭供需衔接受限的情况得到修复性改善,煤炭市场供应量较为宽裕。不过随着春节假期来临,预计煤炭产量将会有所减少,当月煤炭供应增速将会有所减缓。
4、炼厂开工率提高,成品油供应增速加快
2022年12月份,成品油供应量较上月增加4.2%,增速较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显示随着前期检修、降量炼厂逐步复工提量,加之临近年末,部分炼厂加速配额使用效率,地炼及主营炼厂开工率有所回暖,市场资源供应增多。从炼厂情况来看,进入12月份,山东炼厂开工率也有所提升,供应面增加,主营炼厂资源供应仍充裕,主营出货压力仍存,汽油价格持续回落。近期山东主营炼厂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负荷上涨至69%左右,厂家库存依旧,汽、柴油供应方面宽松。进入2023年1月份,主营炼厂及地炼厂家整体开工率维持,汽柴油产出较为稳定,预计市场供应量仍会继续增加,但增速将会有所减缓。
二、终端需求持续减弱
2022年12月份,大宗商品指数为99.9%,商品销售量连续两个月呈现下降态势,显示需求季节性趋弱情况较为明显,加之部分地区疫情加重,病例增多,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需求,终端企业采购越发趋于谨慎,市场订货积极性仍在降低,成交继续减弱,商品生产企业订单组织压力进一步加大。本月上半月,在政策面不断释放利好的提振下,需求端保持一定韧性,其中投机需求也有介入;下半月,随着工地陆续收尾,叠加疫情因素蔓延,导致市场提前休市,整体成交快速回落。从各主要商品情况来看,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商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销售量减少,铁矿石、成品油和汽车销售量则止跌回升,化工销售增速和上月持平。
进入2023年1月份,鉴于全国疫情陆续达峰,对春节前的经济活动构成一定的影响,12月制造业PMI连续第3个月回落至历史相对低位的47%,新订单指数回落到43.9%,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也回落到48.8%的较低水平,今年春节前3周大宗商品需求季节性回落或更加明显。
1、气温降低淡季来袭,钢市需求继续收缩
2022年12月份,钢市销售量继续减少,当月较上月减少1.2%,但降幅较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从市场情况来看,12月份,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因素的影响,钢材需求继续收缩。需求收紧,一是房地产保持下行态势。1-11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8.9%,持续处于相对较低水平。11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42,继续创年内新低。此外,从消费端来看,终端购房需求的疲软,同样使得房地产开工动力不足,因此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仍难给予大宗商品市场有力支撑。二是由于短期内感染人数较快增加以及春节临近导致工地施工人数减少等原因,部分基建工地有提前停工预期。但是市场需求也有积极因素,一是钢材冬储正在进行,对需求端有一定支撑。二是宏观预期向好,市场对未来经济恢复相对乐观,当前来看,近期随着各地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及一系列房地产“托”“举”政策的出台,市场预期有所提振。因此市场需求整体呈现降幅收窄势头,12月份钢铁行业PMI新订单指数为38.9%,较上月上升4.4个百分点。终端市场变化也反映出当前终端用钢在缩减,从监测的沪市终端线螺采购数据来看,12月份上海终端采购环比下降9.8%。进入2023年1月份以后,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终端需求将加速离场,“刚需”让位于“冬储”,总体需求将趋向停滞。而春节过后,真正复工复产将在2月份开始,预计1月份需求端继续降温。
2、补库需求增加,本月铁矿石消费量止跌回升
2022年12月份,铁矿石消费量较上月增加0.9%,时隔两个月后再现增加态势,显示虽近期钢厂生产积极性持续受限,但当前钢厂原料库存处于历史地位,节前补库需求使得铁矿石消费量小幅回升。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12月钢厂高炉铁水在利润影响下小幅下降。截至12月30日,Mysteel统计247家钢厂样本预计12月铁水产量总量环比增加141万吨至6886万吨,日均铁水产量环比下降2.7万吨/天至222.1万吨/天,降幅1.2%。但12月份钢厂陆续开启春节补库,但钢厂原料采购相对谨慎,补库力度不强,因此12月疏港整体较上月有所增加,但增幅有限。截至12月30日,Mysteel统计中国45港12月疏港量9368万吨,日均疏港环比增加10.5万吨/天至302万吨/天,增幅3.6%。展望2023年1月份,仍处于冬季成材需求淡季,钢厂利润难有可观修复,钢厂增产动力不足,考虑到高炉生产的连续性,集中大规模减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预计本月日均铁矿石需求较前月变化不大,窄幅震荡。另外,虽前期钢厂仍有补库需求,疏港量或将持稳,但随着春节假期开始,钢厂以消耗库存为主,疏港量会出现明显减量,因此预计2023年1月份,国内铁矿石消费量将会再度出现下降格局。
3、需求释放明显低于预期,本月煤炭销售量再度下降
2022年12月份,煤炭销售量较上月减少1.6%,显示虽已入冬,但煤炭销售状况低于预期。从市场情况来看,寒潮天气来袭,电厂耗煤虽有增加,但终端受消费支撑不足影响,需求释放明显低于预期,仍以刚需采购为主。目前煤矿销售以发运站台及保供长协居多,化工等非电行业利润欠佳保持按需采购,贸易商多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到矿拉运车辆减少。据Mysteel统计,截止12月30日全国203家电厂样本区域存煤总计3185.7万吨,日耗193.4万吨,可用天数16.5天,12月以来,在寒冷天气持续下,取暖用电需求的增加带动电厂耗煤负荷小幅抬升,为民用电负荷继续带来季节性底部支撑,但由于目前冷空气强势仍未达至极点,加之全国疫情影响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幅下滑,工业用电需求增速缓慢,对电厂整体耗煤负荷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在传统用煤旺季期间,终端需求疲软态势难改。临近年底,部分电厂年度采购任务基本完成,预计短期多以观望为主,增量采购有限。进入2023年1月份,需求端随着疫情高峰期的回落,春节前需求或出现短暂回暖,但受制于部分电厂年度采购任务基本完成,预计多以观望为主,市场需求缺乏实质支撑,预计1月份煤炭销售量将会继续减少。
4、疫情管控放开,成品油消费量止跌回升
2022年12月份,成品油消费量止跌回升,当月较上月增加1.8%,显示随着国内疫情管控放开等政策落地后,居民出行明显增加,加之北京等地暂时取消机动车限行政策和物流行业活跃度回升,本月成品油销售量止跌回升。不过,由于冬季户外工矿、基建等行业开工进一步下降,柴油下游消费将有所萎缩,导致本月成品油销售量增幅有限。展望2023年1月份,目前来看,受元旦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提振,加之部分地区旅游行业复苏,国内居民出行率将有明显提升。加之上调落实后,国内92#汽油价格仍多处“七元时代”,消费者用油成本增加有限,因此预计1月份国内汽油需求将有明显好转。柴油方面,冬季农业用油需求清淡,外贸低迷水运用油下行,公路物流柴油受需求不足影响同比下降,仅建筑、工矿两行业用油同比增长,当前偏热格局或难以延续。随着春节到来,柴油需求将出现明显回落,复工复产后有所回升。预计1月份成品油销售量难以明显增加,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国内经济将逐步凝聚增长动力,居民出行回归疫情前水平,基建等开工继续增长,成品油市场已初现曙光。
5、利好叠加,汽车消费需求稳步释放
2022年12月份,汽车销售量较上月回升3.9%,显示随着“新十条”出台,常态化防控政策全面优化,汽车市场回补效应显现。各地汽车经销商闭店的情况明显减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将到期,叠加春节前购车需求提前释放,对汽车市场起到支撑作用。各大车企及经销商进入年底冲刺阶段,预计12月汽车市场较11月环比增速可达40%,全月乘用车终端零售量约在230万辆左右。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12月份,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指数环比上升,分别到达46.0%和45.1%,较上月分别回升14.9和14,5个百分点。进入2023年1月份,随着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或将到来,加之春节返乡和假期影响,预计汽车消费量将有所回落。
三、商品库存增速加快
2022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继续上升,至101.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为近十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显示随着商品供应量明显增加,终端需求难以快速、有效地消化供应增量,商品继续累库,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各主要商品中,除铁矿石库存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品种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略有不同。
1、淡季特征显著,需求加速离场,钢市库存由降转升
2022年12月份,钢市库存量较上月增加1.5%,时隔六个月后再现增加态势,显示钢市供需面出现结构性变化,商品库存量有所增加,市场运行压力加大。据西本资讯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898.59万吨,较11月末上升33.8万吨,增幅3.9%,较去年同期增加19.87万吨,增幅2.3%。其中螺纹、线材、热轧、冷轧、中板库存分别为391.56万吨、67.42万吨、206.08万吨、120.96万吨和112.57万吨。本月国内五大品种库存除冷轧外,其他品种库存皆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螺纹增幅较为明显。据数据分析,受钢材消费季节性回落影响,本月需求端呈现明显下滑,而受亏损影响,建筑钢产量也有下降,但二者降幅并不同步,国内建筑钢库存由降转升。进入2023年1月份以后,鉴于钢厂亏损面较大,春节期间减产、检修的范围会更广,后期供应将处于较低水平;而各地市场逐步进入休市状态,需求端将会趋向停滞,因此1月份行业基本面将逐步转向“供应偏弱,需求离场”,1月份国内钢市库存将延续上升态势。
2、钢厂开启春节补库,铁矿石港口库存有所下降
2022年12月份,铁矿石库存量较上月减少0.6,显示随着钢厂开启春节补库,铁矿石库存开始下降,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Mysteel统计45港港口库存总量13185.63万吨,环比上月底降库299万吨,在港船舶增4条至105条。本月度由于钢厂节前补库,原料需求走强,港口月度日均疏港环比增加10.5万吨/天至302万吨/天,同时月度内港口铁矿到港受天气影响有一定减量,最终港存去库明显。分国别库存来看,45港澳矿环比累库101.85万吨至6182.9万,巴西矿环比去库103.31万吨至4740.69万吨。与此同时,由于春节临近,部分钢厂在12月份逐步开始节前补库,截至12月30日调研统计,247钢厂进口矿总库存9504.23万吨,环比累库406.26万吨。与铁水产量相对应,12月份钢厂进口矿日耗窄幅波动,目前247钢厂进口矿日耗275.21万吨,环比降0.31万吨;对照库消比来看,247钢厂进口矿库消比34.53天,环比增1.51天,可见节前补库后库消比略有一定回升。从绝对值来看,12月份钢厂进口矿库存依旧是历史低位,后续我们认为钢厂仍有补库空间,但在持续亏损情况下,钢厂难以达到往年的补库幅度。整体来看,2023年1月份,随着到港量继续增加,加之春节假期来临,钢厂生产减少,预计铁矿石库存量将会再度增加,库存压力将会明显加大。
3、供强需弱,煤炭库存增速加快
2022年12月份,煤炭库存量较上月增加4.6%,增速较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显示在供强需弱的市场情况下,煤炭库存压力加大。据Mysteel动力煤港口库存显示,截止12月30日,全国55港动力煤库存共计5230.6万吨,周环比增132.4万吨。其中东北港口库存248万吨,周环比减1.1万吨;环渤海库存2502.1万吨,周环比增162.1万吨;华东港口库存908.4万吨,周环比增6.4万吨;江内港口库存710.1万吨,周环比减33万吨;华南港口库存862万吨,周环比减2万吨。本月在冬季能源保供工作持续推进下,主要煤炭铁路通道火力全开,基本恢复满发运行,大秦线运量持续保持近期高位水平,沿线港口货源集港顺畅,而年底下游多集中兑现长协任务,且部分中卡热值煤种已降至或接近限价区间,部分贸易商考虑到春节之前的市场变化风险,出货意愿有所提升,终端派船采购积极性较弱,带动整体库存持续累高,港口库存状态相对宽松,蓄水池效应继续凸显。
4、需求回升明显,汽车库存增速明显减缓
2022年12月份,汽车库存量较上月增加0.4%,增速较上月减缓4.0个百分点,显示随着供应下降,消费明显上升,车市库存增速减缓,库存压力有所缓解。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22年1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2%,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1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综合来看,2022年12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向下调整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与前期相比,市场供给总量和库存水平继续攀升,而需求持续弱势格局,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市场情绪逐步在向悲观转化。进入2023年1月份,春节假期叠加多地疫情高峰,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供需基本面偏弱。同时,国际机构预计2023年全球GDP增长将继续放缓,主要由美国和欧元区的衰退引发,我国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为此,2023年中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期宏观政策继续加码,全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市场“强预期”情绪仍在。同时,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成为市场判断中国经济从可能触底到出现反弹预期的重要事件,“放开”的时间比预期提前到来也改变了市场对需求恢复节奏的判断。2022年12月份,宏观层面先后经历了“防控新十条”、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公布扩大内需的规划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等一系列事件,不断给明年的经济恢复提振加力。总体来看,预计2023年国内大宗商品运行情况明显好于2022年,市场运行压力将会明显缓解。但2023年1月份,受传统淡季以及春节假期的影响,预计大宗商品市场将会下行调整,商品价格也将会出现震荡盘整的格局,但跌幅有限,
1、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摆脱低迷状态
2022年中国经济受多种因素干扰,经济低位运行,前三季度累计增长3%,第四季度增速也不会太高,全年增速大约在3%,仅比2020年的2.2%高,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次低水平。较低的基数会提高2023年同比数据,使得2023年经济增速高于潜在增长水平。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的5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五大任务之首,因而拉动内需被认为是2023年稳增长的核心工作。对于2023年来说,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GDP有望反弹至5%以上,但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动,出口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从经济政策考虑,2023年会采取更为积极的经济振兴措施,财税、金融、货币、产业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推动经济上行。
从防疫政策考虑,经过了三年的经验积累后,经济运行会逐渐适应疫情的影响,生产生活将逐渐回归正常。特别是9月份杭州要举办亚运会这种综合性体育盛会,防疫政策需要提前做出适应性安排。
在此前提下从三大需求分析,2022年净出口以及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较高,全年贸易顺差有望达到9000亿美元(前10个月累计达到7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前10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达到11.4%,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达到9.7%。这几项通过适度的政策放松,2023年增速大体上能与2022年保持持平。
在治理通胀方面,中国比美国和欧洲要有利很多。本轮全球通胀上升,但中国通胀压力并不大,2023年CPI和PPI都不会有明显上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中国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利率和准备金率仍能下调,LPR下调5~10BP概率很大。
12月5日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而加权平均准备金率与中小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基本相当,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历史最低为1999年11月21日降到6%,近4年后在2003年9月升到7%。如果参照这个历史最低准备金率,那么目前7.8%的准备金率还有下降空间,但是下降空间并不大,差不多还有一个百分点可降,或说明可以再释放长期资金2万亿元。
因此,从整体上看,2023年中国可能会比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有更好的经济展望。中国有更高的经济增速、更低的通胀率和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有助于提振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预期,商品价格具备上行空间。
2、2023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将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
就各机构公布的预测报告来看,目前市场对于2023年全球宏观环境有两个重要的判断:一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由于需求下滑,将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二是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的不断放缓,美元指数也会承压下行。2023年美联储放缓加息进程的情况是大概率确定的。随着通胀压力的回落,以及经济衰退压力的持续上升,美联储大概率在2023年逐步放缓加息的进程。从通胀数据来看,最新公布的11月美国CPI同比增长7.1%,低于预期的7.3%和前值7.7%,同比增幅创今年1月以来最低纪录。此外,美国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了下滑的态势,这就导致了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的动力有所不足。从经济数据的表现来看,美国11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仅为49%,已进入收缩区间;11月的综合PMI指数也只有46.4%,也已进入相对严重的收缩区间中,二者均反映美国经济正面临着严重的衰退问题。而在美联储加息进程逐步放缓,甚至是降息的背景下,美元指数的表现恐怕也难以为继,这也是目前市场判断美元指数即将见顶的根本论据。如果美元走势出现见顶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将会获得一定的底部支撑,但如果需求不佳,即使美元指数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将会呈现弱势。
3、2023年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有望回升
2023年在“稳增长”调控政策的托底下,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下行态势有望放缓企稳,在多方利好的提振下,大宗商品需求有望回升。
2023年,国家将进一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稳定经济运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同时“十四五”各类规划中明确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继续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计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3.5万亿元左右;预计债券资金将尽快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持续带动作用。2023年制造业投资方面也将继续发力,国家发改委要求促进外资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要求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为民间投资的修复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将继续加大对产业优化升级、“专精特新”等高技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产业政策将继续释放效能,加快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叠加信贷支持政策发力,将利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在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下,2023年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但因今年基数偏高,增速将有所回落,但增长态势仍将对大宗商品需求产生一定带动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2022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政府不断解绑房地产调控政策,临近年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金融16条、支持房企融资“三支箭”,通过信贷、债券以及股权融资等的支持缓释供给端房企的风险。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全国已有超330个省市(县)发布楼市宽松政策超千条,其中有48个城市优化限购,173个城市优化限贷,33个城市优化限售,235个城市调整公积金政策,187个城市发布购房补贴。受到各项政策带动,多家房企发债融资取得新进展、商业银行与房企密集签约并意向性授信额度、保交楼专项借款基本投放至项目,随着政策举措更加丰富、力度不断加大,房企融资环境已经出现改善。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撑下,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步从销售端企稳,再向投资方面传导,我们预计2023年内全国房地产投资降速有望逐步放缓,乐观预期有望转正,较2022年的下降局面显著改观,地产企稳对大宗商品需求地拖累将有所缓解。
执笔人: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李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