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钢材消费量逐年上涨 推动钢铁物流市场发展

发布时间 | 2018年04月24日 10:39:48

发展钢铁物流是钢铁产业,特别是钢铁流通业转变经营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几年来,中国钢铁流通企业改变过去简单的“一买一卖”的方式,向贸易链和供应链两端延伸,扩展了采购物流、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物流金融等功能,推动了中国钢铁物流的快速发展。

从整体看,中国钢铁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主要表现为:钢铁流通渠道冗长,分级不清,未形成通畅的网络;物流成本高;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以及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信息化程度低;大部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无法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等。很明显,现有的低层次运作的中国钢铁物流无法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成为了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2016年,除了2015年外,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增幅波动较大。2015年1-12月,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累计为10.2亿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0%。2016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04279.00万吨,同比上涨2.23%。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是世界上钢铁物流规模最大的国家。受益于国家投资拉动内需刺激,中国钢铁物流领域物流量巨大。据测算,中国钢产量与物流量之比约为1:5,即每生产1吨钢,需要5吨物流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钢铁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钢铁物流市场规模约为56.90亿吨流量;2017年前三季度约为41.49亿吨流量。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共有25万家左右的钢铁流通和物流企业,8万多个钢材市场。其中,中小型钢铁贸易企业的比重占了90%以上,并且以民营企业为主体。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现阶段中国从事钢铁流通和物流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较小,许多企业利用“小而全”的运营模式,涉及加工、配送、仓储、包装等多个领域,整个行业还处于小而分散的阶段,产业集中度低。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中国各类钢材贸易商年销售量在1000万吨的企业很少见,500万吨的只有3-4家,绝大多数企业的钢材销售量都在10万吨以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日本,大的一级钢材经销商不超过10家,二级、三级经销商不超过100家;在欧洲,有的大型钢材经销企业年销售钢材1600万吨。中国钢铁销售物流在产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地理区位上,各类钢材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大多存在着经营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域运输条件不佳等问题,如在同一区域重复建设功能趋同的加工配送中心或市场定位趋同的钢材交易市场;在功能界定上,中国钢铁销售物流产业链上也存在着明显功能趋同,缺乏配套的金融、保险等中间服务的布局不合理现象,如据调查显示,河北省98%的中小型钢铁流通和物流企业得不到任何金融机构的支持,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

近几年来,中国钢铁物流加工发展很快,钢铁物流加工产能占到中国钢铁产量的10%左右。但总体上看,中国钢铁物流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加工仍处在简单的低端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相差甚远。如西欧、日本和美国钢铁物流加工都已是成熟行业。

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0万吨钢材是通过钢材服务中心储存、加工和销售的,占其总消费量60%以上,其中经加工后配送销售的钢材约占30%-40%左右。这说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展钢铁物流是转变钢铁流通方式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流通加工是大有作为的。

未来中国钢铁产业将进入后扩张期,在这个阶段其产业发展的特征是扩张与转型并存。一方面,在中国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条件下,中国钢铁市场仍处在扩张阶段,但市场扩张的速度开始放缓;另一方面,市场面临经营方式的转型,这就有可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钢铁物流加快发展。从美国钢铁物流发展的经历看,其发展最快的时期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钢铁业达到饱和的时期,中国钢铁业也正面临这样一个转型期,也是大力发展钢铁物流业的机遇期。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