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指数持续上升,全球经济恢复力度小幅趋升 —2025年6月份CFLP-GPMI分析

科技信息部
发布时间 | 2025年07月06日 09:30:00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5年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但仍在50%以下。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PMI保持在50%以上,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非洲制造业PMI环比升幅达1个百分点,升至49%以上;美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上升,指数仍在49%以下;欧洲制造业PMI微幅上升,指数连续4个月在48%以上。

179551

综合指数变化,2025年6月,全球制造业仍运行在收缩区间,但指数连续小幅上升意味着全球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趋升。在美国加征关税政策暂停期间,世界各国加快推进经济恢复的意愿较强。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在扩张区间运行,仍是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支撑力量;美洲、非洲和欧洲制造业均在收缩区间,但恢复力度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在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走向不明朗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存在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恢复仍面临下行压力。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1月份的2.7%下调至2.3%。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成为当前全球各国在探讨经济恢复路径中达成的基本共识。面对不确定性的动荡,加强多边合作,夯实全球市场需求基础,才是保障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确定性方向。同样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化发展路径可能会因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调整,但通过以普惠、包容和创新为内涵的全球化发展大方向不会改变。

美洲制造业保持在收缩区间,PMI小幅上升

2025年6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49%,显示美洲制造业保持在收缩区间,恢复力度较弱。主要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仍在50%以下;哥伦比亚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仍在50%以上;巴西、加拿大和墨西哥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均在50%以下。

ISM报告显示,2025年6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上升0.5百分点,结束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走势,连续4个月低于50%。分项指数显示,美国制造业需求侧持续弱势,新订单指数降至47%以下;美国制造业供给侧有所上升,生产指数升至50%以上。在需求相对较弱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企业加快生产进度,或许是为了规避因关税不确定性影响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美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在69%以上。企业调查显示,美国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影响给美国制造业企业在需求、成本和原材料库存等方面均带来了不利影响。

数据变化显示,美国制造业PMI虽较上月上升,但恢复力度有限,需求侧依然较弱,成本压力也较大。如果美国在关税暂停期过后,继续选择加征对等关税,不仅对全球经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对美国通胀和经济恢复带来更加严重的冲击。美联储在降息问题上也因此继续保持谨慎立场。摩根大通认为美国于今年下半年陷入经济衰退的概率为40%,并将2025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从年初的2%下调至1.3%。美国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影响也使得美国居民消费信心有所下降,储蓄意愿有所上升。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从5月的98.4下滑至93。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个人储蓄率已从去年12月的3.5%升至今年5月的4.5%。

欧洲制造业延续弱势恢复态势,PMI微幅上升

2025年6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小幅上升,但指数水平仍未突破49%。从主要国家来看,希腊和爱尔兰制造业PMI在53%以上;德国和英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数均在50%以下;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在50%以下。

综合数据变化,欧洲制造业延续缓慢恢复态势,但恢复力度持续较弱。当前,欧元区通胀率水平与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基本一致,欧洲央行为控制通胀而采取的货币干预措施已经结束,意味着欧洲央行的政策重心将聚焦在经济恢复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如果欧洲不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经济增长放缓、投资疲软和地缘政治威胁加剧的问题,可能将面临经济陷入停滞的风险。为了改变欧洲经济持续弱势恢复的状况,欧洲央行或将通过更多的支持政策来刺激经济恢复。

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上升,PMI上升

2025年6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9.7%,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但仍在50%以下。从主要国家来看,南非制造业PMI较上月明显上升,但仍在49%以下;尼日利亚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但仍保持在51%以上。

数据变化显示,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在收缩区间。在没有改变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的情况下,非洲经济恢复受全球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依然较大。非洲各国在保持政局稳定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外部依赖,加强区域内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亚洲制造业持续扩张,PMI连续2个月在50%以上

2025年6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从主要国家来看,中国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上升。印度制造业PMI升至58%以上。东盟国家中,泰国和菲律宾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保持在50%以上;新加坡制造业PMI在50%的临界点;马来西亚和缅甸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指数均在50%以下;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制造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在50%以下。日本和韩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上升,分别在50%以上和50%以下。

指数变化显示,亚洲制造业持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且恢复力度较上月提升,较好支撑了全球经济恢复,区域内主要国家均有积极变化。坚持开放和包容的发展理念和践行多边合作是亚洲主要新兴国家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中韩自贸协定以及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持续推进是践行多边合作的例证。亚洲区域内的持续融合发展是保持亚洲经济恢复稳定和抵御不确定性影响的重要保障。同时,为了预防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亚洲主要国家央行正在考虑放松货币政策空间,以缓冲其对经济恢复带来的影响。


推荐阅读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