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东方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集装箱场站业务管理系统
一、应用公司简介
青岛新东方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方)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是作为中海集运(船公司)在青岛口岸开设航线而设立的配套企业,为中国海运集团全资公司。目前新东方已发展成为集堆场服务、仓储分拨、多式联运、散杂货操作等多种业务模式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企业。
新东方现资产总额1.5亿元,本部位置紧邻青岛前湾港码头和保税港区,拥有堆场面积16万平方米(另有580亩场区正在推进中),仓储资源2万平方米,并配备专业高效的作业机械设备、进箱叉车、拖车等70余部,依托中海集团强大实力,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优质集装箱堆场、仓储、进出口、散杂货、商检查验等全流程、供应链综合性物流服务。
目前在用的集装箱场站业务管理系统具有先进完善的作业模块,对堆场业务、仓储业务等各业务模块均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支持,通过EDI系统,公司可直接与客户、船公司、代理、码头、海关、三检等进行数据交换传输,确保准确、及时、快捷地为客户服务。同时南北港区全覆盖的即时作业和监控系统保证各项操作、服务的有序进行。 公司实行操作人员实行三班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24小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企业在信息化实施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生产操作作业量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操作模式和业务系统已无法适应公司的发展速度,老问题在加重,新问题在产生。
1、集装箱在场站的进出、堆存、集疏港仍依赖粗放的区域规划,不同船公司、不同航线、不同箱况等仅能做大区域内的规划和掌控,生产调度人员对场地作业的规划和实际掌控无法精细化指导,公司不能实时细致的掌握现场生产任务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由于场地作业的手工粗放管理,具体箱号的集装箱所在“街贝行层”的位置需要现场箱管员在场地实际查找,通过手持对讲机来安排集装箱叉车和集卡车进行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因集装箱箱位不具体,在指定操作某集装箱时需要集装箱叉车进行大量的翻倒作业来寻找该集装箱,大量燃油被浪费,机械无效磨损,生产成本大幅拉高。
3、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商检、海关等国家机构对进出口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业务生产的直接影响就是要求公司定时且必须完全精确的和其进行EDI数据通讯,对相关的业务和集装箱信息要求非常细非常全,指定箱号、指定封号等情况越来越多。
4、原作业模式下大量的现场箱管人员在场地巡回指挥作业,而集装箱堆场内有大量空重集装箱堆放,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场地现场作业的集装箱叉车、集卡车等大型机械和车辆逐步增多,对现场箱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风险越来越大。
5、原模式下使用的系统仅有逐票手工计费功能,业务员需对每票作业及作业所执行的计费操作手工录入信息,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人工计费,公司在监管上只能依靠后置的商务部门抽查,监管效果差效率低。
以上等等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都要求新东方对生产操作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完善,模式流程的改变随之要求量身定做的信息化系统——集装箱场站业务管理系统替代原有系统来对业务生产提供支持。
三、项目内容
(一)设计目标
开发一个能够覆盖新东方生产业务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处理方法,在建立场站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集装箱场站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集装箱生产业务的控制和管理。
在现场生产作业方面,以场站作业特点为依据,对集装箱、货物、应收应付费用等实现跟踪控制,通过计算机处理,建立起高效优化的作业模型。
在信息交换方面,与集装箱码头、船公司(船代)、货主(货代)、海关、商检、外理之间便利交换数据。系统产生各种电子报文或统计报表,满足船公司和货主的需求,达到了各单位之间数据共享的目的。
系统主要目标如下:
在集装箱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满足船公司、货主、货运代理、海关、商检、青岛港对新东方的要求。
密切关注IT 技术发展,采用无线调频技术,实现无线场站管理,做到实时集装箱管理。实现场站机械、集卡和大门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设备与公司的有线网络通讯。
改变过去理货工作方式,将送货与收费、预配箱、实装货统一起来,更好为货主服务,减少客户投诉。
实现场站内全面监控,并连接到公司网络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场地运作情况。
实施全公司各种业务产生费用的商务审核,保证公司的收益。
实现入网计算机及通信的基本管理和监控,建立灵活的网络管理和可靠的安全系统。
(二)系统架构原则概述
在统一的标准下建立完善的用户身份验证和角色权限管理,这样可以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同时做为统一的管理可以避免用户权限混乱,导致影响内部的信息安全;
在建立各系统前统一对系统的安全服务和策略进行制定,并保证对应的系统都能达到对应的标准,将便于管理和保证信息安全。
系统内外部接口,需要根据码头和场站周边情况,建立统一的系统接口标准和数据交换机制,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减少大量的信息整合的时间和费用。
建立统一的对外服务平台,对外进行信息的发布等,同时信息平台可以使用系统安全策略和接口标准。
把各项生产业务流程纳入到生产管理系统中,在生产管理系统将涵盖单证管理,计划管理,堆场管理、大门管理、调度管理、无线终端管理、装箱管理、拆箱管理、修箱管理、仓储、计费等模块,对于决策辅助分析可以部分集成在生产系统中,也可以通过数据标准接口放在例如OA或者BI等系统或工具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展现。
围绕着生产管理系统,根据实际业务发展需求,逐步使用人力资源、OA、知识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内部办公效率等。
信息标准和流程标准的制定是新东方流程标准化和信息标准的一个过程,要不断标准并改进自己的流程,与此同时信息的标准应配合流程的标准同步进行完善,做到流程信息化。
通讯网络及基础设施是软件的支撑平台,信息化的发展即是软件和硬件的同步发展,合理规划新东方的硬件的发展和运营维护,从而保证信息系统长久、良好的为新东方服务。
物流新技术是场站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考虑的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场站业务的实际需求来逐步引进新技术来提高场站的对外服务水平及信息化水平。
(三)系统实施上线
1、难点
对于生产系统项目,大家都知道是三份开发七分实施,实施的准备工作、对上线可能存在问题的预判及解决预案是否准备充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
本项目实施存在不少困难,大致如下:
工作模式改变,员工需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并从内心接受改变,适应新的东西。
操作流程的改变必然带来工作量的转移,部门和部门之间、岗位和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职责的调整,以及带来的待遇变更。
场地集装箱信息在不准确的情况下,系统上线数据初始化问题。
生产不能停顿情况下,系统实施的实时切入问题。
生产为7X24小时服务,在复杂情况下系统发现的bug后不停机如何处理。
2、准备
为了避免以上困难造成上线失败,新东方从多方面入手做好准备,确保无误:
成立上线执行小组,包括公司领导、相关部门领导、IT和各部门指定的资深员工,明确各人员职责,制定上线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
召开上线动员大会,召集所有关键性的人员做上线动员,表明公司上线的信心和决心,以及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懈怠和抵制强推上线的坚决态度。
严格考核系统培训效果,员工明确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认识到各自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数据及时准确。
明确流程调整后员工职责和待遇。
成立数据初始化小组,负责场地集装箱信息的清点、记录、录入等数据准备工作;
3、实施
为规避风险,避免造成生产中断影响客户服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新东方按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推进。提前和客户沟通,首先选取某一客户的一条航线进行切入,执行新老系统并行,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员工、检测BUG;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所发现问题得以逐条处理。项目组讨论分析确认生产安全性后,所有客户的的业务操作纳入的系统操作,为防万一出现系统崩溃情况不致生产中断,新老系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并行,最终系统上线实施顺利完成,项目得以验收。
四、信息化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估
通过现场无线即时系统模块全面提升场地箱位的准确性,现场管理已经可以达到码头前沿管理水平,集装箱在系统内已经可以和场地区位一一对应,集装箱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燃油等生产成本降低。现场箱管员分流到其它岗位,补充了其它部门力量,现场人员的取消使生产安全方面的风险和人力成本得以降低。
中控功能模块的部署,使新东方的作业任务和生产资源(人、机、物、场地等)由原来的分散管理升级为统一调度,生产操作的统筹性提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对业务生产全局性、一体化和操作细节的掌控力度。
商务监管方面,完善了场地各项费用的计费和收费管理,加强了各项费率在执行的过程中的议价和监管,提升了对应商务的应收、应付的明细管理,进而提升到对应的成本管理。
场内拆箱业务,仓储业务、修箱业务等纳入到系统管理,利用流程性的系统管理,把各信息孤岛对应业务间的信息进行传递,使堆场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数据完备性提高,针对业务进行叉车作业量和效率分析,针对场地进行场地利用率和箱周转率的分析,针对商务进行单箱作业成本分析等高端分析,为公司进行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
五、系统下一步的改进方案、设想
集装箱场站业务管理系统的上线成功,为新东方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有效的工具,生产效率、作业成本、管控水平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客户、海关、商检等也对项目予以充分肯定。
系统毕竟存在生命周期,时代在发展、生产在扩大、要求在提高,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更好的为客户服务,系统也将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集装箱进出场的无人道口项目、比如客户费用结算的便捷支付项目、比如微信平台客户自助办理项目、比如集装箱自动识别项目等等已列入下一步的开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