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快讯

任豪祥: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开启人才培养新篇章

教育培训部
发布时间 | 2025年03月30日 14:58:30

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开启人才培养新篇章

--在2025年中物联培训认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常委、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任豪祥

2025年3月29日

4

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信任与支持,感谢大家为中国物流、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贡献。时隔两年,我们再次相聚在北京召开中物联培训认证工作会,共同研究新时代、新征程上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新时代物流培训认证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共同开启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新篇章。

过去的两年是物流产业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两年,物流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过去的两年也是教育培训工作主动求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全面推动“AI+数字化”赋能教育培训的两年。今年春节DeepSeek引发的新一轮的AI浪潮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这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新挑战,今天我们不仅要对过去2年的工作做好总结,更要面向已经到来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做好规划,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下面我就培训认证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物流产业发展进入供应链发展新阶段

1.物流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产业。2024年2月,物流议题首次列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这是对现代物流最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地位,为下一阶段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出总体要求,部署5方面20项重点任务,“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点任务。

2.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2024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GDP的增速。全年物流业总收入达到13.8万亿元,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物流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9.0万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降至2006年正式建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为实现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这一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推动现代物流向供应链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发展新使命

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的支撑,现代供应链是物流转型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现代物流高质量的发展趋势,更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抓手。数字化转型是现代供应链发展的关键,从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向数字技术与现代供应链的深度融合转变,推动生产组织方式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球供应链呈现“区域化、韧性化、绿色化”的趋势,企业“出海”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区域布局成为趋势,形成了供应链新的发展空间。

二、培训认证进入“AI+”发展新阶段

1.人工智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引擎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浪潮,推动人工智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驱动力。与以往技术不同,本轮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突破并深度融入千行百业,为各行业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DeepSeek的开源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化,加速推动实现全面“AI+”。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中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起步早、研发速度快,算力、算法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专业算料和应用场景具有较大优势(中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有丰富的产业数据和应用场景),全球人工智能中美“双核”格局初步形成。

2.培训认证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过去2年,培训认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面临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存在需求不足突出矛盾,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党和政府也“带头过紧日子”,这给正在恢复中的培训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重塑培训行业,一方面人工智能降低了一般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门槛,提供“7×24小时”永远在线的辅导以及“一对一”顾问式的辅学,推动传统“培训师—学员”二元结构向“培训师—AI—学员”三元结构转变,培训范式的变化必然重构培训行业;同时人工智能也把数字化课程、仿真、虚实交互等教学辅助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变得“触手可及”,低成本、大规模、个性化的培训正成为现实,“AI+数字化”成为培训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

三、中物联培训认证迈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1.持续提升行业引领地位

中物联推动大件物流员成为物流服务师下增设的第五个新工种,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连续多年开展全国供应链大赛,启动首届全国采购大赛,获批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国务院国资委学习平台“国资e学”开发4门课程,承担国际劳工组织绿色技能教材开发。

2.不断完善行业人才认证体系

中物联持续对培训认证体系进行完善优化,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的新需求。物流师项目第5版知识体系已全面升级,积极拥抱“AI+物流产业”变革,同时为深化专业服务能力,推出物流师(医药)认证;采购师项目在中国本土首个采购模型--海螺模型基础上,以国资委、发改委《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础上,独创性地构建了中国首个公共采购模型—水母模型,启动采购师(公共采购)认证项目,精准赋能央国企采购专业人才培养;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物流产业绿色升级,中物联依据《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正式启动物流行业碳排放管理师认证项目。这些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的认证项目,都会在今日正式发布。

3.不断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过去2年,中物联积极拓展服务网络,新增55家授权机构,包括同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深圳交易研究院、中石油昆仑物流等知名企业,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成都市物流协会等优秀地市级行业协会,成功设立西藏考试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的服务网络。与中航集团、双星集团、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认证项目与企业内训融合;承担国铁集团3期300多人物流专业骨干培训班,与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供应链领军人才培训,赋能国央企和地方人才培养;考试人数持续增长,2023年考试人数同比增长24%,2024年考试人数同比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率31%。

4.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中物联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丰富和完善物流师、采购师、供应链管理师在线课程,与行业知名专家合作打造专题精品在线资源,与知网合作课程资源上线知网平台,服务湖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项目,为国务院国资委学习平台“国资e学”开发国企采购、物流与配送、生产物流等行业课程;依托数字化平台和资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认证项目高级别测评全面数字化,为培训机构开展定制化培训与考核500多场次,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5.全面推动“AI+数字化+培训认证”

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中物联经过3年的投入与研发,于2024年9月推出的首个物流、采购与供应链领域教育与培训人工智能专用大模型—中物灵境。中物灵境是我国行业协会中发布首批专业大模型之一,也是在教指委和行指委范围内第一个发布的教育与培训大模型。目前中物灵境已经应用在中物联物流师、采购师、供应链管理师、碳排放管理师等多个认证项目的培训认证中,学员可以借助中物灵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并赋能个人职业成长;多所高校依托中物灵境在知识图谱与能力图谱构建、AI助教、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应用;中物联还与多个央国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合作,为行业和企业的大模型提供知识底座和技能底座,后续中物灵境及相关应用将向各培训机构、合作企业与院校、个人全面开放。

四、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1.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持续完善行业培训认证体系,对现有项目做好“AI+”升级,对新项目做好跟踪优化工作;开发更多的精品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加快数字化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强化案例教学在培训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在考核、测评的作用,推动“考核+测评”覆盖每个级别认证。

2.以“AI+数字化”赋能生态建设

依托数字化平台和资源,为各地行业协会、培训机构搭建线上培训子站或专区,提供个性化的在线课程与资源共建、共享;依托中物灵境大模型,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客服、培训助手、智慧学伴、教师助手等应用;构建面向人工智能的师资转型模型,推动“培训师-AI-学员”三元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3.持续增强服务意识

教育培训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换位思考对市场一线的关切要及时回应和解决;要主动应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市场开发、品牌宣传、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以“AI+”赋能考试中心和培训机构的各项工作。

4.推动中国认证项目“走出去”

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面向东盟开展培训项目合作、国际认证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通过多种合作模式推动中物联认证项目走出去服务大国外交,进一步提升中物联品牌影响力。

同志们,朋友们,过去2年在大家全力支持下,中物联培训认证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工作基础也更加扎实,同时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时代,迈出了从“数字化+”到“AI+数字化”的转型的第一步,再次感谢大家对中物联人才培养事业的支持。希望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齐心协力,共同开启人才培养新篇章。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