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豪祥:中国物流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任豪祥
2024年11月16日 河北·廊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会员代表: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代表中国物流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一年主要工作回顾
去年11月,我们在江苏无锡召开了2023年(第二十二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七届三次理事会。一年来,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学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政策建言开启新篇章
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围绕“双碳”目标,学会先后调研中国外运、日日顺供应链等企业,汇聚行业资源,助力物流行业双碳平台建设,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围绕“物流专业建设”,先后赴安徽、云南、湖南、山东、浙江等地,深入调研物流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情况,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
学会组织召开了三期现代物流智库论坛,围绕“高速公路收费与物流成本关系研究、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货车司机从业状况”等主题开展调查,为行业提出前瞻性建议;学会主要领导受邀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题座谈会,参加2024年就业形势座谈会等;许多兼职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特约研究员和会员积极参与本地“十五五”规划编写相关工作,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学会继续开展论文、课题征集工作,优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本次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1316篇,有576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293篇,优秀奖247篇。收到面上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47个,有309个研究课题获奖,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278个。收到物流教改教研课题结题323个,评选出218个获奖,其中一等奖46个,二等奖82个,三等奖90个。学会组织了第九届“物华图书奖”评选工作,共收到36家出版社出版的参评图书150种。经专家评审,确定30种图书获奖,其中一等奖6种,二等奖9种,三等奖15种。
为促进物流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高校学科体系及博士学位点建设,提高高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学会开展了2024年物流领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征集工作,共有39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围。今年,学会还推荐3个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资助学术研究项目,获批后申请人将获得相对应经费资助。
(三)产学研合作形成新机制
今年5月,学会组织召开了2024年(第十六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物流领域政产学研各界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院校、研究机构等7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180个基地单位提交了上一年度工作总结,65个优秀产学研基地获得表彰。会议新认定了52个产学研基地,本届产学研基地数量达到282个,达到历史最高。会议期间,组织召开了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与项目需求发布专题分论坛,20多个基地单位发布了产学研合作项目需求,部分单位达成合作意向。会议总结交流了产学研结合的先进经验,成为同行业产学研对接的有效平台。
学会与物流教指委、行指委共同指导推动中国外运、顺丰、百世、京东、苏宁等头部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成立了近20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生态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赋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物流大赛达成新成就
由学会和日日顺供应链共同主办的2024第九届“日日顺创客训练营”于今年4月启动,吸引了25所院校组织的近500余名师生参与。经过激烈角逐,38个创业创新解决方案获奖,其中金奖13个、银奖12个、铜奖13个,17所院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今年5月,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落幕,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699支代表队参赛,参与师生近5万人,共评选出一等奖18名、二等奖33名、三等奖39名,最佳组织奖9名,最具创新应用价值奖3名,突出贡献奖3名。对推动高校物流教学改革、促进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推进进校企合作和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供应链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8人取得初赛资格。其中包含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东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众多985、211 在内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参赛学生4916人、教师571人,中国石油、物产中大、中国移动、中铁物贸、国家电网等国内知名企业职工521人。共产生本科组一等奖24个、二等奖34个,高职组一等奖20个、二等奖26个,教师组一等奖15名、二等奖21名,企业职工组一等奖22名、二等奖33名,最佳组织奖15个。
(五)品牌会议实现新飞跃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自2002年创立以来,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本次年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工作要求,邀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探讨前沿理论,研判发展趋势,剖析行业当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分享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案例。
17日上午,将同时举行11场专题分论坛,针对细分领域展开更加细致的探讨与交流。今年除常规举办第十届青年论坛、第十六届国家级课题申请与高水平论文发表等专题分论坛,还将创新举办物流与供应链运筹学创新应用、物流降本增效的省域实践、绿色可持续物流与ESG管理等专题分论坛。借助多样化的活动与形式,为产学研多方搭建一个集知识获取、观点发表、视野拓展、思想碰撞和共识凝聚于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六)国际交流迈上新台阶
学会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年来,共计组织从业人员及院校师生3.5万人参与培训认证,累计完成13805个证书的国际互认,推动了物流管理1+X、物流师、采购师、供应链管理师等证书在全球标准互认联盟内的标准和学分的互认。推动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IFPSM)将中国物流专业建设相关指标要求纳入全球标准(GS)认证体系,推动中国高校物流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参与全球物流教育与培训标准化建设。
学会接待来访的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泰国清迈大学数字创新国际学院、圭亚那大学等单位领导,围绕物流项目的建设规划、经济预测分析和物流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七)组织建设呈现新气象
一年来,学会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学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兼职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的组织能力,不断扩大会员队伍。一年来,学会新增会员1516人,在册会员总数达到1.54万人。今年学会新聘任特约研究员101人,总数量达到334人。本次理事会还将聘任新一批理事、常务理事,为学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学会还推荐青年学者参加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2024年“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理论学习、跨界交流、科创报国、建言献策、科技服务搭建平台。
学会秘书处每月定期编辑发送《会员通讯》《政策辑要》,学会期刊《中国流通经济》《物流研究》《供应链管理》已发展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学会不断加强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平台建设,新开通了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超过2.4万人,一年来增长超过4000人。
一年来,学会不仅在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彰显了新时代学会发展的新风貌。在此,向各位专家委员会领导、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特约研究员、全体会员的热情参与,以及所有对学会发展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二、下一步学会工作思路
2024年,是全国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物流行业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和业内人士,围绕“中国物流首选智库”的目标和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将工作重心聚焦于以下几个核心方向。
一是强化党建核心作用,全面增强服务效能。要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积极探寻与学会组织特性相契合的党建新路径,推动学会党建与业务工作协同发展。优化会员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效能,充分激活会员参与学会工作的热情与活力。增加行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企业高管和青年学者比例,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聚焦实际需求,激发理论研究创新。要紧密围绕物流强国建设,聚焦新时代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成立科研工作组,集中攻关。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着力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继续提升《物流研究》《中国流通经济》《供应链管理》等学会期刊的办刊水平,加强对原创优秀成果的吸收,畅通学会科研成果转换渠道。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打造行业高端智库。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实践性、创新性、前瞻性意见。围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聚焦专家群体智慧,形成高端智库研究报告,提升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
四是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以学会产学研基地为载体,与物流教指委、行指委共同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多元化主体参与、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为不同行业和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五是办好物流大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要继续办好日日顺创客训练营、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供应链大赛等品牌竞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课融合”模式新典范,推动院校物流类学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
六是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要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做好证书的国际互认和物流专业国际认证。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向中国物流学会秘书处反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