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快讯

促消费、复生产、稳就业、保增长,三十余个行业百位专家学者为有序复工复产建言献策

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
发布时间 | 2020年02月26日 13:07:59

1

2月23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组织的“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大宗商品”高层研讨会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出席并讲话,来自三十余个大宗商品相关行业逾百位业界、学界专业人士参加本次网络会议。

本次会议一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另一方面,围绕大宗行业如何有序复工复产进行了深入研究。业界学界在客观分析疫情对宏观经济,产业生态、中小企业影响的基础上,从供应链的角度,对大宗商品产业生态恢复中存在的堵点、痛点、困难与问题,以及大宗行业应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转危为机,进行了广泛探讨。

大宗商品事关国计民生,居民生活、产业恢复、国家建设、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大宗商品的供应与保障。农业、钢铁、化工、能源等大宗行业,也是对国家经济影响最大的领域。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大宗商品行业企业共同积极行动,一手战疫情,一手复生产。中物联大宗分会在第一时间,组织业界学界对四十余份逾16万余字的一手书面材料以及最新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疫情对大宗商品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很大影响,暴露出了在应急保供、物流运输和产业协同等方面的短板,以及对大宗商品产业链的重视不够,对供应链的认识不足,产业数字化转型严重滞后等问题。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定力和信心,虽然疫情对经济形成了一定冲击,但基本面没有变化,只要政府、协会、企业共同行动起来,科学有序引导产业精准复工复产,我们一定能够共克时艰,转危为机。本次会议经过近4个小时的讨论,各界基本形成一致观点:

一、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一月份的PMI数据中新订单指数回升到了51.4%,是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7.9%,是2018年9月以来的新高,反映企业信心明显回升。应该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还是非常好的,如果没有这次疫情,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会低于6.2%,甚至会更高。现在看肯定有影响,但主要局限于一季度。全年来看,经济运行保持在5.8--6%的水平是有基础的。

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提出,短期来看,农产品、畜禽、粮油等受冲击较大,但疫情结束,消费需求会集中释放,恢复也会很快;中期主要是工业、制造业和流通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突然中断,导致整个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但下游的需求并没有消失;长期来说是房地产、车船、工程机械等行业,随着政府一系列宽松政策的落地见效,供需基本面也将会进一步好转。

从三十余个大宗商品产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来看,正在快速有序恢复。潍坊市商务局市场建设科科长孙刚、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天津粮油商品交易所李伯高在发言中表示,目前粮油市场和价格稳定,总体平稳,未出现脱销。农民一般在节前采购春耕物资,对生产种植影响不大。上海钢联提供的市场调研数据,截止2月22日,全国7000余个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开工率超过40%,预计到下周能达到95%左右;2266家工业原材料企业开工率已达66.9%。

针对关于当前大家普遍关心的物流问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指出,根据对2283份有效样本的汇总、梳理和分析,超过60%的物流企业已快速复工,但员工到岗率和企业复产率仍较低。不同领域物流企业情况不一,机械电子类物流、纺织服装物流、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建材家居和渣土运输、生鲜冷链食品物流等受冲击较大。物流是经济命脉,复工复产要先行,需要有更大力度的联动措施,纾解企业困难,帮助复工复产。目前总体来看各项政策措施在逐步落实,复工条件逐步改善。 

二、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产业链在防控疫情和推动恢复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从黄芪、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原材料的保供,到居民生活的粮油、米面;从义无反顾、火线驰援,捐款捐物,到加快复工复产;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宗行业一直默默的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蔡进指出,大宗商品产业链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这一点应该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同。疫情近两个月了,我们的能源是有保障的,粮袋子、菜篮子也都能够保证供应。如果停电了,断粮了,没菜了,这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大宗商品的基础性地位,所以社会上还有很多方面不太认识它,总觉得一打开开关就能够通电,实际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次会上,很多企业家和专家都谈到不能只是我们业界要提高认识,而是要让整个社会去认识大宗商品产业链的关键性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地位。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李勇昭、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上海华能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黄云飞、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总经理李伟春、百煤云平台ceo黄贵生等代表在发言中提出,当前社会普遍比较关注的是防疫物流和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随着复工复产,大宗商品生产资料方面的问题也必然会突显出来。时间越长,原来很精细的供应链体系就会越混乱,恢复起来就越困难,代价也越大,要有序、高效、全链条的组织复工。商贸流通企业,一头连生产,一头连消费,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神经,在产业恢复中的作用非常关键。

代表们普遍认为,从全国复工复产的情况看,目前商品交易市场和商贸流通企业复工最慢,仓库复工进度较慢,物流复工情况偏慢,下游行业企业复工延后,上游工业原材料复工情况较好。政府应高度重视商品交易市场和商贸流通企业在供应链协同、畅通产业上下游中的作用,为经济秩序的恢复提供助力。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主任尹月晓也表示,目前国内建材家居流通市场复工率很低,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表示,大宗商品它对于我们战胜疫情,对于我们恢复生产、恢复经济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反思。西安交大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认为,防疫物资是企业复工的基本保障,仓储物流是抗击疫情的基本前提,商贸流通企业复工是保障春耕和唤醒产业的必备条件,中小企业是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根本,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宗商品。

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指出,针对当前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断链的现象,如何运用大宗市场平台和大数据,把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找到,尽快的去打通,这是我们平台经济现在能够做的。这些大数据的信息,高层也一定会引起重视,对产业企业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例如上海钢联,广西糖网、无锡不锈钢、全国棉花等一些优秀的大宗市场,他们在整个供应链协同中的作用,这次应该是充分的显现出来了。

三、要高度重视中国大宗商品的全球供应链安全,避免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外溢、外流,做好非疫情因素的外部冲击应对。

本次疫情,给我国外贸、旅游、进出口,以及国际航运市场和国际干散货运输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将本次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美国宣布取消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经济体的WTO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针对这些变化,代表们普遍认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发生重构。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在全球30种主要大宗商品中,我国排名世界前五的有10种。代表们建议,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制造业的复工延迟,对进出口的负面影响,以及非疫情的外部因素,导致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外溢、外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维护我国大宗商品的全球供应链安全。

代表们反映,例如,纺织服装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背后是复杂的供应链,能否把生产、加工、消费和国外的需求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订单,不仅涉及到整个社会生产的组织,也是产业恢复的关键,更关系到我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农产品方面,例如我国的大蒜、生姜、胡萝卜等深加工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也会对我们未来出口份额和市场地位产生影响。代表们还建议,对例如棉花、白糖等大宗商品,因延期复工等客观因素导致进口配额未能完全使用的企业,能够考虑给予有效期延长。

四、充分发挥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在稳就业、助纾困,畅“四流”中的关键作用,以供应链金融及时化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针对当前行业企业普遍出现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代表们建议充分发挥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润滑剂作用,尤其是具有服务供应链上下游能力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通过这些平台,一是有利于及时化解流通环节传统线下交易停滞的问题,把复工相对容易的流通企业先带动起来,让交易和信息畅通起来;二是有利于发挥平台集聚作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纾困,让产业转动起来;三是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共同的资金短缺问题,能够以最少的资金和最低的成本打通产业的资金链,让资金流动起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建议,在当前大量中小企业复工缺资金、缺贷款的情况下,每个银行给他们每个甄别可能难度更大。把平台企业作为核心企业来发展和推进供应链金融,我觉得这个是个好的做法。实践中也证明,如果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这个贷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表示,政府应加大对钢铁产业链金融的支持力度,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注入动力。

蔡进提出,大宗商品商贸流通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仅4861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就有近346万家的中小企业。而全国5.5万家传统批发市场,更关系到后面庞大产业集群和就业。目前的瓶颈在于“四流”断滞不通。解决问题的功夫要用在一个“流”字上。其中数据流和商流是前提。有了数据流,有了商流,就能够形成需求;而物流是关键,有了物流,才能形成实际的消费;资金流是根本。最根本的是要把资金流给撬动起来。应该说,解决“四流”通畅抓住了复产复工的核心所在,也是这次会议形成的重要共识。

五、疫情将对我国大宗商品产业和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线上线下融合将提速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加快,面向全产业链的供应链平台和数字化枢纽,将赋予大宗市场新的生命力。

疫情对我国大宗商品产业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带来怎样的变化? 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跃廷表示,这次疫情让我回想到2003年的非典,正是因为在那次非典诞生了或者是造就了今天的阿里,京东和消费类电商。这次新冠疫情,希望大宗市场能够主动应对,转危为机。

代表们认为,从产业对比来看,钢铁、有色等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的,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恢复的速度也更快。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营销总监苟家宝表示中药材传统线下市场交易基本停滞,整个药材的流通源头被切断了,中药生产企业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这么重视中药材的供应商。疫情对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影响也很大,如果能够像阿里、京东一样,在线上把完成交易,我们的影响就会小很多,效率也会高很多。与传统批发市场和传统产业相比,上海钢银电商、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广西糖网、找钢网等大宗市场的交易量虽略有下降,但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和消费,总体运行平稳。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游凌也表示,目前农机受影响也比较大,根据调查95%的企业都认为对线下的交易影响较大。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长洪涛指出,例如阿里、京东、苏宁,通过联产品、联设备、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这些方式,在疫情期间将自销农产品和下游消费进行精准对接。又如,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用微信APP或小程序,线上下单,线下的无接触配送等,把负面的影响变成了积极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要抓住这种数字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蔡进指出,这些年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未来的发展要加快从交易平台转型升级为面向全产业链的供应链平台,而且要通过数字化去形成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枢纽。唯有通过供应链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才能赋予大宗商品平台新的生命力。

六、疫情是一次大考,大宗行业应积极应对,为国家抗击疫情作出更多的贡献,并实现跨越式发展。行业协会要主动作为,在做好桥梁纽带作用的同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胡俞越提出,大宗市场如何转危为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我相信会出现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的企业;如果错失这个机会,很多的企业可能在这场疫情中就倒下了。如果我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节点上的企业渡过难关,我们才能够转危为机,并为国家抗击疫情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兴洲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认为,中央提出要循序渐进的有序复工,我觉得非常好的,企业要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政府能否借鉴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做法,10个重点省市提了1082家企业,其中的876家被采纳并确定为重点保障企业。能否通过协会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确定一些产业基础好,运行时间长,取得了很好成效,而且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这样的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我们可以向政府提供一些名单。

柴跃廷建议,从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来看的话,大宗商品应该是领先的,但是由于各种的原因,所以这么多年没发展起来,现在我们要集众智,大力推动这个事情。以前都是国家某个部门来牵头。现在我们能不能用创新发展的思路,让行业协会来牵头,让国家部门配合,给政策、资金,然后搞试点,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这就是我衷心的建议。

黄运成建议,最好在行业协会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搞一个信息化平台,把行业的情况都汇总起来,把大家的业务都协同起来,建议抓紧深入汇总分析,包括数字、损失情况,还有一些供应链服务做的比较好的大宗市场的典型案例。疫情一定会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我们可以在针对问题研究提出一个可行方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提供给有关方面和政府部门。


推荐阅读
中物联微信公众号